各大电商平台刷单组织,QQ和微信群聊容易被查封

记者|卢克彦 余浩 编辑|文淑琪

这是一个神秘的组织。大约400人聚集在一个实时语音通讯软件的聊天室里。每个人只有一个号码,没有真实姓名。不允许成员打字,只能通过语音交流“任务”。每隔两三个月,组织就会集体消失一段时间,避开平台整顿什么打码平台好,再另寻据点。

“刷单”是这个组织的主要任务。在各大电商平台的夹击下,曾经横扫各大电商平台的刷单组织大多土崩瓦解。但实际上,哪里有需求,哪里就会有市场。在监管层难以察觉的死角,刷单黑产仍在运作。

莫寒(化名)曾是该组织的成员。甚至置身其中,莫寒都觉得这个组织太神秘了。成员之间严格分工,招聘、培训、薪资计算、实战互不干涉。上级告诉她,QQ、微信群聊很容易被屏蔽,而实时语音交流不容易被察觉。每完成一个任务,订单收集器就会被拉到一个小群里等待管理员的命令。任务完成后,群聊会立即解散。

做一个单一的任务并不容易。首先,搜索商店,但不是全名,而是关键词——“卡通”、“T恤”、“白色”;然后,浏览3家以上同类店铺十多秒,搜索同类商品加入购物车退出;然后,点击进入目标商品页面,假装“货比三家”,删除其他商品,填写地址,点击结账。几天后,每个检查员都会收到一个空包裹。确认收货后,必须写下15个字的情感表扬,并附上商家提供的图片或视频,才能成功完成订单。

莫寒算了一下,这样一单,至少需要20分钟,最多只能赚到6块钱。在组织中,有一种东西比刷单本身更赚钱——拉人头。但并非所有成员都有资格拉人头,这需要更复杂的培训和考核。

“女生最好听,声音更甜美,可信度更高。” 培训师告诉莫寒,她有一份加入组织的潜在候选人名单,需要一对一的电话联系。沟通的重点是让对方相信这件事是合法的,钱来得很快,没有风险。语气要诚恳,一定要用不带头的口吻说出来,以免别人以为她是骗子。

莫寒最终没有通过考核。考官评价她对自己的话缺乏自信,莫寒有些愧疚:“因为我打心底里觉得自己是个骗子。”

三个月后,她退出了组织。

一切都是假的?

莫寒现在是一名淘宝店主。在这个拥有数百万商户的系统中,她可以清楚地分辨出哪些店铺评论是虚假的。”比如小吃店、水果店,不能写长篇评论,有百字评论,图片三张以上,大部分图片背景相似,或者已经模糊处理,以防万一平台识别,那肯定是假的。

这只是判断刷牙的方法之一。她开了一家女装店,在某平台单品类排名第一,拥有近千万粉丝。0 评分。在为数不多的带图评论中,买家的照片也有很多相似之处:高挑的身材、名牌包包、时尚的装修风格、精致的妆容。

“这家店很热闹,做女装的都知道。” 莫寒又开了一家曾经排在平台女装年销售额前十的店,也是同样的场景。

这是流行的进阶版刷单,也叫买手秀贴,主要针对女装类产品。卖家将衣服寄给模特经纪公司,模特试穿、拍照、评价,最后寄回。这样的拍卖代理机构,莫寒接触过不少。对方没有营业执照,但生意兴隆。“因为风险比订货低很多,店家愿意买单。”

刷单行业永远紧跟潮流。在直播电商时代,直播间刷单已经成为新的潜规则。明星带货翻车的例子早已不是新鲜事。多部手机刷单的商用机“云控”已经不是秘密了。”相关关键词,你可以找到各大平台充斥的“直播服务”。

在公关公司工作多年的叶莹还记得自己主持的一次直播。每次直播,海军预算都要提前准备好。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要监控一个平台,随时关注是否需要引导——观看人数是否达到预期,弹幕内容引导是否符合预设,直播高潮是否有礼物或不是她需要注意的事情。一旦达不到预期,“水军”就开始上场了。

刷量行为不仅仅存在于电商中。

专门提供评论和刷单的曹大旺(化名)向界面新闻展示了他最近洽谈的两笔交易:上海一家连锁网吧,每家评分都在4分以上,热评都是3张图以上,文案好评;一家海鲜餐厅,有1500多条评论,其中近1000条是曹大旺写的。

曹大旺介绍,刷量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热榜、店铺排名、曝光量、访问量、收藏量、浏览量、问答等,只要是榜单上的数据即可。但是因为平台有反评机制,一天最多2条五星,最多3条。如果要加1000条评论,整个刷过程会持续一年。他总结说,工作室现在的文案能力很强,完全看不出破绽。成功的关键是保持大量的闲置手机号码。

在一家传媒公司工作的卢琳(化名)对刷量也是心知肚明。她说,她手上有上千的兼职学生资源。一旦接到客户任务,她就会定期在朋友圈发:“一个豆瓣综艺评价5元,需要账号注册一年以上,评价15元。一个字以上”, “一篇小红书化妆棉评论需要1000个以上关注,发100字评论+9张图片发帖,打赏50元”,“大众点评15元,发100字+图片3张以上”。

卢林表示,这种真人评价虽然提高了商家的成本,但好处是包装成一种商业合作,不容易被平台定义为刷单,操作风险极大低,因此成为最流行的刷单方式。形式。

微博评论注水也屡见不鲜。微博用户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点击热搜,除了一两条热门微博评论是真实互动,大多数微博置顶都是机器人式的。说话。卢林解释说,这种情况一般与微博的热搜机制有关。大量的转发、评论、点赞,会增加内容的讨论度,更容易冲上热搜。

长期在微博上当“水军”的冬冬告诉界面新闻,她把几乎所有能被外界点名的流量明星都“做了数据”,但在她看来这已经很完美了: “有人觉得,这不正常吗?大家都知道,几万条转发、评论、点赞都是假的,热搜是假的,互动也是假的,但粉丝大于数据,经纪公司大于数据,而且都是名人宣传的 生意比数据重要,所以总会有人做数据。”

“这个故事太感人了!我看完哭着从电影院出来,久久没有回过神来!演员们演得太好了!” 冬冬在手机上打出这几个字,陆续复制到三张不同的电影宣传片里。微博下的评论区。一部战争片,两部爱情片,她一个都没看过。

攻防战

使用数量控制和审查的灰黑产品如此之多,使得反灰黑产品的风险控制成为一门好生意。

老方是苏美科技的技术总监,主要业务是帮助企业打击网络黑产。就在某电商平台大促开始的前几个小时,透过电脑屏幕,老方和同事们已经和素未谋面的对手展开了一场攻守交锋。

促销将于晚上9:00正式开始。当晚6点,后台数据显示,大量新注册账号异常抢库。屏幕上显示的数据异常,老方知道对方已经开始行动了。黑蟾开始大量下单,却没有付款,似乎在揣摩自己的底线。

好在老方早早就部署了相应的策略。6:00后5分钟,政策生效,新注册的异常账户被后台限制为一个账户只能下两单。但对方并没有慌张,立刻改变了策略。此时后台数据显示,抢占库存的账号已经从新注册的账号变成了老账号。老方知道,这是对方开始用一直囤积的老账号下单的时候了。老房队也应了一声,立刻上前拦截。

8时许,这场小型攻防战达到高潮。平台再次出现异常数据。从异常账户的操作和过往记录来看,账户之间没有关联,操作路径更接近真人。老方推测对方开始获取别人的账号,由机器刷卡转为真人刷卡。老方识破对方的套路后,再次启动准备好的模型算法进行拦截。

旧策略再次奏效。直到晚上9:00活动开始,刷单团队依然没有大批量下单。大促结束后,老房团队截获异常订单多达6万笔,而平台实际完成的正常订单仅为1.8万笔。

黑产组织的计划一向非常完善。老方表示,以“羊毛扫地”为例,对方有四个严密的环节:情报收集、资源工具、非法生产执行、现金套利——第一,线人收集促销活动详情、平台反欺诈规则; 第二,资源购买者低价购买手机等资源,形成装备农场;然后,AI赋能的编码平台负责获取验证码,如果他们在这一步受挫,就使用真人;商品实现。

想要成功制止接二连三出现的黑产,实属不易。起初,老方主要负责后台策略模型的搭建,但很快他就意识到,在这场攻防战中,仅靠数据监控和固有算法是远远不够的。后台监控只能检测到数据异常,无法知道数据异常来自哪里,对方会关注哪些方面。所以,潜伏在黑业集团,对付黑业从业者,就成了他和他的团队的主要任务。

电子商务作为欺诈交易首当其冲的行业,在打击非法交易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都推出了“反作弊系统”,通过控制统计交易量标准、监测包裹重量防止物流空包、明令禁止“正品返利”等方式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来保持评论质量,各种做法已经成为电商平台风控的标配。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黑产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图片[1]-各大电商平台刷单组织,QQ和微信群聊容易被查封 - 萍浩资源-一个专注于分享与收集互联网优质资源-萍浩资源-一个专注于分享与收集互联网优质资源

大众点评相关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在大众点评平台刷手有一套完整的流程:首先按照固定的搜索路径在网上搜索门店,到达后用“连接码”登录店家,然后发布准备好的“好评”“作业”并录制视频给主办方,主办方核实无误后退款。在这种“全现实模拟”中,由于大部分交易过程发生在线下和社交媒体上,平台能够监测到的异常线索分散在各个环节,极难控制。

“目前,大众点评针对虚假点评的解决方案是‘线上封杀线下’。”上述负责人表示,异常行为触发平台预警机制后,除了对此类高危行为进行平台处罚外账户、数据模型也会将收集到的证据和线索提交给执法部门,配合执法部门挖掘背后的黑灰色产业组织,在线下打击。

对抗继续升级。利益驱动的黑色产业还在蛰伏中进化,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尽管已经工作了六年,老方觉得自己和黑产业的战斗还远没有结束。

谁来阻止

反对灰黑生产风控的另一面是,总会有人愿意为数据造假买单。

刷单店主的心态,莫寒非常理解。她总结说,对于一个淘宝店铺来说,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就是转化率和客单价。转化率是指所有到达淘宝店铺并产生购买行为的人与所有到达店铺的人的比率。只要转化率够高,淘宝就会把流量向这家店倾斜。

提高转化率最快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刷单,一种是促销活动。后者需要卖家让出利润,所以大部分卖家会更倾向于刷单,这样既能实现高转化,又能让买家好看。可以进一步吸引顾客。莫寒觉得,在一定程度上,平台的流量倾斜机制也在倒逼商家使用各种手段寻找流量。

今年4月,亚马逊发起史上最严厉的关店行动,主要针对刷单商家,大量来自中国的跨境电商遭遇滑铁卢。一位遇到关店的跨境电商从业人员告诉界面新闻:“这次关店给行业上了一课,但其实整个行业都在做同样的事情。刷单带来的是人气、高排名、高权重。” ., 销量这么高,为什么不用呢?看好评就好像是明星的广告什么打码平台好,明星说用美白产品可以美白,但是用了却不白。”

图片[2]-各大电商平台刷单组织,QQ和微信群聊容易被查封 - 萍浩资源-一个专注于分享与收集互联网优质资源-萍浩资源-一个专注于分享与收集互联网优质资源

“当你开始下单的时候,就意味着你要做很多事情来获取转化率数据。你要准备预算,假买家秀,联系刷单平台,为此调整店铺。”设计、图片尺寸等一系列的东西,你都会依赖刷单得到的数据,然后就回不去了。莫寒说,刷单是个无底洞,一旦投入,就无法回头。

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以虚假用户评价误导消费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交易。宣传。违反者,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在莫寒看来,互联网平台要坚决打击欺诈交易,亚马逊的强硬态度就是一个例子。但是,在国内主流电商平台上,肉眼可见的高流量、高权重的店铺依然不少。“从我们这样的从业者来看,这是因为头部店铺和平台之间存在利益捆绑,双方有协商的余地。”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会有市场。叶莹对此非常熟悉。在一些营销计划中,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找人看评论和数据。这在行业内是公开的秘密,并在一定程度上不断被规范化。每次下订单,叶莹都会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在本文档中,“扫描卷”称为“提供网络服务”。

为确保向客户交付一份好看的传播效果报告,在活动策划阶段就提前准备好“刷卡供应商”的预算。据叶莹介绍,预算比例在1%左右——如果是几千万元的方案,大约会拨出10万元左右作为招募水手和刷数据的“应急”专项资金。

“我们给客户假数据,客户给老板假数据,只要老板认可,大家都开心,假数据才有意义。” 陆琳说道。

刷卡诈骗越来越像一个由平台、商家、第三方服务商共同编织的温柔陷阱。看似所有的参与者都是受益者,其实每一个人也是受害者。

每当客户提出不切实际的沟通目标时,叶莹都觉得受到了侮辱。“有一段时间,我想离开这个行业,”叶莹说。“我们业内人一眼就知道那个图是假的,他非要这个图,我只能做个假的。”

流量至上的时代,各行各业数据的卷入催促着“夜影”和“路临”下单。成为“老党”的压力源。在这个圈子里,每个人都完成了自己的KPI,一个看似多方受益的幸福圈子就这样诞生了。然而,从业者挥之不去的焦虑和被干扰的消费者却时刻提醒着:这只是一种错觉。

“你为什么不想要一些真实的东西?” 这是叶莹一直想问却一直没有问的问题。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32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