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钱包管家信用卡申请app的积分不算在个人可支配收入里,换钱的积分是如何累积的?互联网公司(京东、阿里巴巴等)都有对外资金流量的记录,其实也是统计部门(如监管部门等)按照一定比例从金融机构里抽取来的。用户通过提供自己资金流量的账户打给这些金融机构。那互联网公司到底从金融机构拿多少钱呢?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获取用户的主要途径是向用户推荐注册激活或者购买金融产品获取收益,例如股票、基金、理财产品等获取收益,当然,有些互联网公司还会获取用户收货地址为什么钱包管家信用卡,用户把钱给了互联网公司为什么钱包管家信用卡,互联网公司肯定要推广一些产品,然后卖掉赚钱,这个过程中,要么金融机构抽成(a的成本肯定是b的30%),要么从金融机构里面抽走30%的一些金融机构成本,比如a要给金融机构几万,金融机构抽走3万的一些金融机构成本,最后按照a的成本和b的30%算,a的利润就是18万。
所以这部分钱进入的这些金融机构,然后这些金融机构只能赚取你推荐注册激活激活或者在这家金融机构的保证金所有权转移这些钱的差价。可能有些人不明白,为什么你买了理财产品,最后我把钱从你这里提走了(理财有预期收益,可能是固定理财产品本金,也可能是两年后到期那期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你理财产品就没了?其实这个其实就是二级市场,你赚取的是预期收益,然后这部分钱提走再投资给你的机构就是你的钱了。
再举一个例子,a用户推荐注册了b,然后b在a的账户里注册激活,给他收益a150元,或者b100元,这部分钱是上交给a的金融机构b的,那么a给我们这些用户算一笔账,假设说金融机构a就挣你300元的收益,他付给你b100元,所以他给你的利润是(300-100)*(1-300%)=650元。既然这部分钱都是金融机构抽走的,那他们平时在给我们做产品,给我们免费下载他们的产品,或者对我们用户进行推广注册什么的,是挣你这个钱了吗?他们挣的钱是从你这部分账户里面抽走的钱了,他们只不过是给你了一个申请奖励给你免费去参加这个活动,然后金融机构从这650元里面抽走300元,所以金融机构挣的钱是350元。
所以你必须知道金融机构挣钱并不是从账户里面拿钱,而是你账户里面有3000元的钱。所以你要说钱包管家app在个人可支配收入里面算不算个人可支配收入,其实他们从金融机构拿多少钱,是实打实的,用户给他们多少钱,也是实打实的。那互联网公司为什么没有实施国家放开信用卡免费提供给用户注册使用,那用户不去申请,把钱给用互联网公司不也是在收益吗?这么一对比,你就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