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想问你,得到癌症的时候会觉得家人的安慰,让你更痛苦了吗?」最近,我收到一位癌友私讯,她不敢向周遭人反映,只好向素昧平生的我求助。
她说,最近跟我一样检查出甲状腺癌,她有一群很爱她的家人,就诊、开刀,所有家人都全程参与,希望能够让她觉得自己不孤单。
「这样很好啊!你很幸福呢,为什么你会觉得痛苦呢?」我好奇问她。
她说,当检查出可能罹癌时,老公就在诊间痛哭,等到确定是癌症、要开刀割除甲状腺时,老公立刻回家告诉家人,全家跟着一起哭,原本已经相当不安的她,变的更不知所措,仿佛自己真的不久人世。
「还有,我的家人找了很多甲状腺癌的新闻给我,要我参加癌友社团,可是里面负面的讯息太多,说会有很多后遗症、生活会大受影响,我现在对未来更害怕了!」这名癌友忍不住哭了。
到底为什么安慰人却造成反效果?为什么安慰人却让被安慰的人更崩溃?口语表达引导师潘月琪在著作「质感说话课」里,提到想要安慰陷入低潮的亲友,其实只需要三个步骤:
安慰的第一个步骤,只要陪在身边
陷入低潮的人,其实很多时候,还没办法厘清自己真正的情绪,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侃侃而谈。
这时候,我们只需要问对方「你要谈谈这件事吗?不想没关系,我都在」让亲友知道我们会支持他。
励志讲师火星爷爷有更进阶的做法,与其说「你需要什么,尽管告诉我」,不如说「我就在你家楼下超商,如果你想喝酒,我帮你带过去」
「我知道你难过,我很愿意提供一个拥抱,我12点睡觉,在这之前欢迎随时找我喔!」
具体说明我们可以给对方的帮助,但又保持礼貌的距离,尊重对方可以独自难过的权利,不让关心紧迫盯人,才是最温柔的安慰。
安慰的第二个步骤:收起高昂的好奇心
孩子月考考不好,成绩比起原本的期待落差甚远,明明孩子已经很沮丧了,很多父母出发点想安慰,但说出口的却是「你为什么考这么差?你是不是没有好好准备?」
我们想帮孩子找出问题根源、想知道他犯错的理由,以为只要下次考好就可以不难过,就是最好的安慰。
但孩子正在难过的情绪里,这时候去找原因只会让孩子的感受不被重视,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把孩子拥入怀中,跟他说「你一定很沮丧吧?谢谢你很努力,完成这次考试。」
收起高昂的好奇心,先接住对方的情绪,而不是扮演柯南,迫不及待地去追根究柢,都可以让我们的安慰更温柔。
安慰的第三个步骤:不急着提供建议
私讯我的癌友说,罹癌后身旁亲友不断给她许多建议「你应该晚上十点前睡觉」「你应该吃这个、不要吃那个」、「家里风水不好,我们找人来净化一下……」。过多庞杂无法确认真伪的资讯、大量藏着「一定是你之前做错,所以你接下来应该这样做才对」心态的建议,让她备受折磨。
「每个人都比我优秀厉害,我觉得我好像很笨,才会生病。」这名癌友说,她已经心情够乱了,还要去交叉过滤接受繁复的建议。
最惨的是「好像我不接受,不照着做,就是辜负他们的好意,病情恶化的话就是我活该」纠结的情绪,让她面对亲友上门慰问,只想远远逃避。
我们不是当事人,永远不知道真实情况如何,不要急着高高在上的提供建议,只需要弯下腰来,用和对方平等的姿态,聆听对方感受,同理对方心情就好。等到对方心情整理好了,温柔问对方「我有几个想法,你愿意听听看吗?不想也没有关系,需要的时候我随时都在。」「也许我的做法没有比较好,如果你愿意参考,改天可以试试看。」
把听或不听、做或不做的决定权交给对方,都可以帮助被安慰人的找回掌控自己的权利,感受事情可以操之在我的自在。
懂得安慰人,安慰才有意义
「老师,谢谢你的安慰,我觉得好多了,这几天认真看你甲状腺癌心得的文章、影片,好像真的没那么糟,我突然觉得又有希望了耶!」过了几天,这名癌友笑咪咪的私讯我。
我有做对什么吗?其实,我从头都尾跟她的对话都是「你说你很难过,相信这一定很不好受」「我懂,家人真的很爱你,但又不能抱怨他们的安慰给你带来压力,真的很困扰吧?」
只是倾听、认同接纳对方的感受,就是最温柔的安慰。至于事情发生的原因?接下来怎么办?都是情绪被接住后,才需要解决的事。
如何安慰人?为什么安慰却让结果更糟?愿我们都能学会三个步骤,成为懂得安慰人的大人。
